中國持有大量美國國債問題(转载)
1)中國持有大量美國國債問題*****************************************************************
中國手上已經有2兆美元左右的外匯存底了, 其中有8000億左右美國債卷。
很多人說這樣美國就會怕中國了。
更多人說....神經病,最好拿了一張廢紙,人家拿了你的鈔票,人家還會怕你。
事實上應該是說,中國的確是怕手上持有的美國債卷變成廢紙。
但美國也已經吸毒吸上癮、戒不掉,怕中國轉身離去。
美國輿論討論的兩個中國癮,一是債卷,另一是廉價商品。
美國從90年代末,經濟開始猛烈升級與成長,卻沒有嚴重通貨膨脹問題。主要就是大量廉價中國商品供應,壓低物價水準的關係,美國財富估計因此增加有1兆美金左右。
美國也很確定已經戒不掉這種廉價商品癮,尤其現在錢不夠用的時候。
債卷的話則是美國政府長期呈現赤字,中國和日本每年購買美元債卷讓美元又流回美國市場維持美國經濟運作已經養成習慣。如果主要債權國忽然說不買了,美國政府就會發生斷炊問題。 這就是所謂"中國慢性毒酒"
之前輿論是說應該趁這次機會改掉這種不正常關係,可是短期內已經確定不可能了。
銀行和政府都已經榨不出現金來,政府沒有資金就無法投資帶動景氣,這是現金流卡死的問題。 但如果中國願意像往年買單個幾千億美國政府債卷,美國政府就有機會帶動景氣之輪重新運轉。 所以美國在最近會這樣低聲下氣跟中國示好。
美國不能靠自己嗎? 是可以。如果中國不買單,那就是由聯準會完全吃下那5000億美元的國債,就是說由聯準會銀行團去印出5000億美元的鈔票給美國政府花用,但這後果會很恐怖。
如果由中國和日本買單,那就是5000億美元流回美國這樣。如果由聯準會製造5000億,造成的效果就會變成有數兆美金跑進市場流通。後果會是一段時間之後,美元貶值、通貨膨脹,以及長期國力與資源競爭力損失等.... 這是真正的望梅止渴。 最好的情況還是由中國來買單啦。日本也口袋空空,現在真的只有中國有閒錢可以支援。 美國的計畫...也不用中國救長期,只要先讓美國政府撐過一兩年,美國應該就可以恢復不少元氣,就能自理了。而中國則是要求美國不要讓它門買的國債因為美元貶值而損失掉。美國經濟如果垮掉,美國政府和中國政府都會一起垮掉,所以這方面它們還蠻有共識的。
2 美國為何不恨中國
*****************************************************************************
有人問中國造成美國經濟衝擊,搶走美國人的工作,為何美國不恨中國? 還要去合作?
台灣人的眼裡只有中國、美國,美國人可不是這樣,中國算哪根蔥啊....
那個議題在美國叫做"全球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是全球化,不是只有中國而已。
就像蘇聯參考F-15設計出SU-27,美國參考米格機設計出F-16一樣,50~70年代美國社會
其實還有很重的社會主義氣氛,注重員工終身福利、注意社會公平、貧富差距等。
所謂"企業政治家",就是一方面是企業老闆,另一方面也注重員工終身福利、企業社會責任等。但隨著蘇聯式微,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思想逐漸抬頭。 員工、企業、投資人、消費者之間的關係逐漸變化。
舉一個故事說明:
安妮教職工作退休之後,在洛杉磯郊區開了一間小精品店。另一方面,他把他的退休金存
進"加州教師退休基金投資基金"裡,希望能有所獲利增加一些收入。他常常去兩條街外的
湯姆開的雜貨店買些小玩意。
基金效益一直不好,所以他和其他人聯合去抗議要求改善,不然就要撤換經理人,或者降
低他的獎金。
基金經理人的獎金就是從績效中得來的,他如果不做得更好,獎金就會變少甚至失業。
基金中很多是Wal-Mart的股票,於是經理人跑去跟Wal-Mart說:如果你沒法提高獲利,我
就要賣掉你的股票,讓你暴跌然後去買別家公司的股票。
Wal-Mart說:好吧,那我去國外買更便宜的商品回來並且精簡人事,這樣就能獲利提升了
於是許多人失業了,但是Wal-Mart生意變好了,獲利提高,安妮的基金也變多了。安妮
也改去Wal-Mart而不去湯姆的雜貨店了,因為Wal-Mart實在俗夠大碗!! 湯姆的店太貴了
很多人的想法跟安妮一樣,終於湯姆的店就倒了....
因為Wal-Mart而倒閉的小賣店越來越多,失業了、大家沒錢逛街,於是安妮的精品店也
倒了。人們變窮了,只好去買便宜的東西,於是通通跑去買Wal-Mart。
Wal-Mart賺翻了,股票一直漲一直漲。湯姆跟安妮一樣,其實都間接持有Wal-Mart的股票
。所以他們都蠻高興的,想說..."雖然失業了,還好我買的股票一直漲...呼~"
問題... 誰害湯姆、安妮失業? 誰有得到益處? 誰是壞人?
每一個人都變成了4位一體,
消費者的安妮買到廉價商品....開心!
失業者的安妮收掉了精品店....傷心!
投資者的安妮持有股票上漲....開心!
身為美國公民的安妮.........." 你媽的無良企業! 壓榨員工又害廣大人民失業!"
那誰是壞人?
投資基金經理人? "投資人說我績效不好就要撤換我,我只好去壓迫Wal-Mart"
Wal-Mart老闆? "基金經理人說我賺不到更多錢就要讓我股票下跌..我是被逼的.."
其實美國最初跟台灣一樣,大家都在抓狂....
是誰造成貧富差距擴大、邪惡的幕後黑手到底是哪個混蛋.....
台灣好像一直沒有好好討論經濟現象背後的原因,經濟學者是知道的,中央民意代表也
是知道的,可是他們好像沒打算讓人民好好想想。
美國後來是有討論也分析清楚了,所有人都有責任、整個社會的制度和思維都有責任。
全球化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美國總體來說財富增加了超過一兆美金也是事實,但代價其實是顯而易見的,每個人都有責任,只是大家當時沒想清楚。
另一方面,很多研究也顯示,失業的美國人大部分都找到了新的工作。廉價商品入侵美國,使美國人有更多閒錢可以拿去投資,市場上充滿資金。舊產業被打爆害很多人失業之後之後,反而使新的產業既不缺人也不缺錢,於是新的產業就興起。並且原本舊產業競爭更激烈,使得美國企業競爭力越來越強。
全球化之後,美國企業的競爭力明顯超越歐洲,產業升級速度也超過歐洲。 所以美國整體來說是從全球化中獲利的,這是資本主義的效力。
但是代價就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有錢的人越投資越有錢。沒錢的人更沒機會翻身,社會衝突加劇、犯罪率、自殺率全部上升...
閒錢太多到最後就是大家瘋狂追逐金融投資商品,最後終於從兩房問題開始一口氣爆光光
歐巴馬所說的以後就是"負責任的年代",一般台灣人聽不懂,以為是在講連動債而已..
其實那是美國整個社會沉澱反思很久之後的結果,現在美國開始向左走、抑制極端資本主
義,壓制過去瘋狂追逐獲利的全球財團,背後就是這樣的痛定思痛。
所以她們也不特別恨中國,中國也沒真的有那個能耐搞垮美國。當然中國是有關聯的,
也是很大的原因,但追根究底。美國才是世界主宰,而今天的結果,其實是美一個美國公
民當初自己的選擇。
大家可以想像一個漫畫,"中國"推著一台推車,"美國"坐在車上。美國說:
衝啊!! 相信我,前方就是"全球化理想自由市場",中國推手就死命向前衝! 不過沒人看
到前面其實還有一個懸崖叫做"閒錢過剩,貪婪引發金融風暴",美國連人帶車摔下去了,
然後"中國"發現"美國"身上有條繩子綁在中國的"腰上"....
漫畫標題就是
""美國領航員與中國推手共同帶領世界 攜手邁向全球金融風暴的璀璨時代""
3. 80、90年代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
如果說日本的國民儲蓄率是世界傳奇;那中國的國民儲蓄率就更是世界神話了。
中國人賺到的錢平均有一半都存進國有銀行了,而國有四大銀行則是由政府牢牢掌控住。
人民不消費? 沒關係,政府幫他們消費。 人民存進銀行的錢變成中國政府手頭上的資源,再重新貸款出去或者投入國家建設,由公部門帶動消費。人民賺到錢又存進政府銀行去,形成一個循環。
從1990~1998年,估計因為這個因素,使GDP成長增加6.4%。
而農村移工又貢獻約2.1%,勞動力增加使GDP進一步攀升到9%,跟1980年代類似。
相對的,都市企業技術提升只佔了0.5%G,相對不高。
簡單描述,中國的成長大致是因國有銀行利用中國極大的儲蓄能量,在城市裡以國家帶動
的資本累積去推動,再加上來自農村的移工的貢獻而達成。答案就是這麼簡單。
沒啥好造假的,就是一種計劃經濟和凱因斯理論的混合施行而已。
中國政府迅速做出反應,成立四家資產管理公司,轉移大量壞帳過去由專業人才進行呆帳回收。並且由政府進行宏觀調控,對衝過頭的過剩產業禁止再進行任何貸款。中國銀行壞帳從1998年的25%下降到2005年的10%左右。危機基本上是擋住、或者是推遲了。
同時為了持建資產負債表,國有銀行也開始可以貸款給私人企業、和一般大眾。到今天約有1/4的貸款戶是用以買車、購屋、教育等,銀行也因此收入不少。
另一方面從2005年開始,中國各大國有銀行開始准許外資持股,並且以此條件引入國外銀行業的各種知識等,中國政府在銀行系統的改革上非常賣力。
不過以上是官方說法..
比較唱衰中國的學者則懷疑,以最嚴峻的情況看,2000年以前壞帳比恐怕有40%,2005年
就降到10%左右,怎麼可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壓下來?
而且效率不彰又背負社會福利政策的國有企業依然是貸款大戶,呆帳怎麼可能快速解決?
(中國的國有企業肩負社會福利政策職責,效率不好卻要養一堆人)
最壞的情況來說,中國銀行壞帳恐怕已經累積到9000億美元之譜。
當然跟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後硬吞下的數兆美元的債務相比是小巫見大巫,但這依然不是一個能輕忽的問題。
另外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中國銀行對於壞帳的承受係數比其他國家要高很多,也是因為所有銀行都是政府擔保、控制,媒體、金融、社會福利都由政府控制的狀態下,銀行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對來說...是比西方金融耐打很多。
只是在西方國家看起來,這種銀行沒倒真是奇蹟這樣。
不過中國政府在銀行體系改革上的努力也不能忽視就是。
4.中國經濟崩潰?
******************************************************************************
中國經濟會不會崩潰?
不過還是要補個八卦,如果沒有發生金融危機。
中國應該真的會在幾年後金融崩潰,但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卻救了它。
原本可能希望看到中國垮掉的人,現在也不敢讓中國垮了。
反而中國害趁歐美企業週轉不靈時轉移撈了不少技術回來升級自己。
美國兩房債卷炸彈,其實中國也有參與其中,表面上是受災戶,其實.. 天曉得搞不好美國和中國本來就是在拼誰先炸掉,只是美國不小心失手先挨了一槍......
A.經濟結構
不合理的全代工外銷模式
B.人民幣匯率
國際競爭力、國內物價波動、購買力、國際影響力
C.改革契機
企業效率、思想解放、福利制度、資源利用效率與環保、出口轉消費
5.蘇聯繼承者,新的社會主義全球戰爭悄然開打
******************************************************************************
這問題比較隱性,因為中國並沒有積極發展軍備的現象,而且它跟美國感情進展速度是全球都看在眼裡的。但是從山寨版貨幣戰爭以及中國在非洲和中東的布局來看,其實是會啟人疑竇的。
馬克思主義所說的共產主義,並不是跟資本主義相對的。而是資本主義發展到極端之後,逐漸會過渡到社會主義,最後變成共產主義。(類似星艦迷航記裡未來人類的情況)
因為技術發展越趨成熟、產能提升,除了奢侈品以外,一般生活物品最後都會供過於求,就像你不用付錢買空氣才能呼吸、你不用付錢買太陽才能做日光浴一樣。而奢侈品呢?
物慾不要這麼重就好啦! XD
當人們不用花錢養企業肥貓之後,勞動和所得就會平均,加上科技進步、機器代勞,根本不用花太多時間去工作。 人們就能將多餘時間投入到藝術、哲學、工程、科學、宇宙探索等創造性活動上,人類文明就能再次大幅推進。
中共看似已經完全接受了資本主義,但它是不是真的放棄了馬克思主義核心中那種世界大同的夢想??這點少有人探討。
國際資本主義體系的經濟運轉,很大一部分要靠廉價的原物料供應。簡單說,除了先進國家加工過的部分可以變貴以外,其他東西都必須要很廉價。這樣先進國家才能保持富有。 如果中東、非洲那些原物料產生國說:為何我們的東西就只能賣這樣廉價? 為何你們的東西就能比較值錢? 我不依! 從明天開始石油漲10倍、礦產漲20倍!!
你有技術我有天然資源,公平交易!! 那不好意思,西方資本主義的相對富裕很快就會結束了。
工業時代幾乎注定是高耗能與高消耗資源,因此帝國主義侵略是工業革命後必然發生的。
廉價佔有原本應屬於他人的資源以支撐自己的富裕,其實是西方國家一個不願提起的真相。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美元系統搭配經濟殺手、CIA、美國軍方一起對中南美洲,中東、非洲等國家進行政治、經濟掌控,非洲國家永遠得不到技術,無法進行產業升級。
另一方面,政治人物也被控制,永遠只能用低廉人工和被低估價值的自然資源對先進國家作不對稱貿易。
而美國只要負責發政府債卷、由聯準會印鈔票,就能持續推動這個機制運作。
當然長遠來說泡沫總有吹破的一天,但正如偉大的經濟學家凱因斯所言:
"長遠來說,我們都會死!"
只是中國加入世界經濟體系之後,大家的死期都變近了.....
因為中國人口太多、產能太大、經濟結構又畸形,全世界先進國家加起來也吞不下它的生產能量。而事實上來說,根本是在還沒吞完前就會破產。
所以才會有不少美國學者懷疑,中國根本就是蓄意要讓美國一路消費到破產。
那中國會得利嗎? 基本上中國是跟西方國家競爭原物料之後,再做了非常沒效率的加工活動,事實上中國代工廠本身並沒有賺到很多,但是廉價品的誘惑卻會讓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大失血而且上癮。 這根本類似新鴉片戰爭了,美國曾經努力過想要阻止這件事,不過後來還是放棄了。因為消費者已經習慣廉價品充斥的市場。
中國經濟體基本上效率很差,所以中國其實賺到的直接收入其實並沒有太多,
但西方經濟體系卻可能因此崩潰。
這次的金融風暴,很多學者認為中國長期賣廉價品給西方,又購買美國國債把錢轉移到西方消費市場,讓後者繼續瘋狂刷卡購物一路消費到破產才是真正的遠因。
中國賺到甚麼? 錢恐怕是小事,主要還是中國的經濟開始運轉,以及過程中所引入的西方技術和思想。
中國經濟活動開始活絡之後,就有逐漸開始佈局人民幣全球化。
當然不可能取代掉美元,但多少的確是在某些地區、某些國家開始逐漸侵蝕美元的競爭力,尤其是..... 貧窮的原物料生產國。
另一方面,中國在非洲、中東不斷的投資。過去所謂的法國非洲,現在已經變成中國非洲了,非洲的中國人已經逼近100萬之譜。
一般人只以為中國是在全球布局競爭原物料,但事實上中國不斷的參與工程和基礎建設,
甚至進行技術轉移。胡錦滔還得到一個"非洲胡錦滔"的外號,非洲國家一面倒的奉中國為老大哥,把老東家法國一腳踢開....
2004年6月,奈及利亞總統對胡錦滔說:
"我們中心期望中國領導世界。"
"當你們上了月球,我們不願被棄之於後,我們要與你們一起"
一國元首怎麼會說出這麼噁心的話!?
舉一下幾內亞的例子,幾內亞產鋁鎂土,但是基礎建設缺乏。因此只能把鋁土直接賣給美國、加拿大的鋁業公司,鋁土沒經過加工、沒產生任何經濟附加價值就出口所得甚微,沒就業機會、沒稅收、沒建設。
正當歐洲用不夠民主化的理由凍結幾內亞2.3億歐元的資產時,幾內亞正在發生大洪水,社會失序動盪不安。就在這時候中國人跑來找幾內亞政府,免除幾內亞4500萬美元的債務以外,還借款給幾內亞作緊急救助。
之後順便幫幾內亞蓋了一座礦場、一座水壩、一座水力發電站、輸電系統、一條鐵路還有一個鋁礦冶煉廠,全部由中國出資。幾內亞有了就業機會,礦產經過加工再出口,國家資源有了真正應該有的價值。 條件只要每年供應一定數量鋁,就當作逐年償還中國的出資就行。
從此幾內亞變成中國堅定的友邦,還一腳踢開美國、加拿大鋁業公司........
同樣的故事幾乎發生在非洲所有國家,在歐洲和美國幾乎要採取行動之前,金融危機炸開.... 西方國家全都自顧不暇,剩下中國繼續悄悄征服非洲....
過去不管是英國、法國、德國,都是採行整盤拿走的帝國主義,不留下甚麼建設、更不要說技術轉移了。
但中國除了搶佔資源以外,也逐步的協助非洲建設和升級。
表面上是友好互惠,另一方面來看,中國正在過去歐美的後花園、藏寶庫、供應源下藥,讓它們面對歐美經濟控制有越來越強的經濟抵抗力,而這會逐漸使歐美的財富減少、甚至經濟體系發生危機。
工業國家的領先優勢逐漸減少之後,國際財富分配就能更均衡而公平,當然富人會沒法像過去那樣爽、那樣揮霍資源,但這也只是回歸國際公平而已。
過去蘇聯嘗試用武力推動的全球社會革命以失敗告終,目前中國卻以另一種體制內的方式開始重新發動,在西方經濟體制規則內推動全球開發中、未開發國家逐步向西方資本國家進行挑戰。
中國要稱霸世界不能沒有朋友,他始終堅持自己是全球開發中國家的代表人就是這個用意,或許它沒法很快追上西方國家,但顯然它是用另一種方式拆台把人家拖下來,降低歐美的實力,相對來說就是中國實力上升了。
目前來看,歐美沒有打算以軍事行動激烈反應的打算,而經濟上也不能在現階段撕破臉。唯一的對應方式是改變產業結構和生活習慣,降低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度和依賴性
加速歐美體制經濟失衡、山寨貨幣戰爭和對歐美後宮的拆台戰略可能就是中國
準備向全球發動新一代社會主義思想革命的陰謀,或者也是馬克思主義經濟自然演化的實現..
中國圖的是甚麼呢? 全球繁榮昌盛.... 或許吧?
但更多的可能性是當所有開發中國家都繁榮起來之後,都會奉中國為老大哥....
這不就是中國歷代皇帝所追求的東西嘛 (也是現在中國最忌妒美國的東西...其實慾望還是一樣的...
後記:
如果你覺得第5段是幫中國說好話,中國在做善事,或許是因為你受漢文化影響太深的關係。
從歐美角度來看,中國培養其他開發中國家根本是一件損人不利己的事。
就算真的打倒美國,也注定中國沒有辦法像美國那樣掌握全球資源,成為人類史上最強大的帝國,這不是個聰明的作法。
但漢文化來說.... 中國恐怕真的只是要虛名.... 因為所有皇帝夢追求的都是花錢也要買到人家的尊敬...
「生產」和「消費」的平衡問題
如果不能把生產的貨品都消費掉的話, 那就是產能過剩, 這個經濟就不能維持.
我想對於一般人而言, 「產能過剩」不容易理解, 在我們的觀念裡, 總是認為, 生產不是好事嗎? 太少生產力才是問題, 太多生產力不會是問題吧?
其實只要認識到一件事就夠了.
「生產出來而不能消費的東西, 並非財富, 而是垃圾. 不僅沒有任何價值, 而且還要花氣力去清理, 否則就會構成負擔. 」
沒有了市場存在, 所有生產出來的工業品, 都只是有待清理的垃圾. 那, 大家目前面臨的問題是怎樣的?
舉一個例子好了, 你生產一對 Nike 球鞋, 賣給美國人, 美國人願意付一百美金去買, 而你又能夠用那一百美金, 買到一桶石油. 所以, 一對Nike 球鞋的價值, 可以變成一桶石油.
一對 Nike 球鞋和一對李寧牌在物理上可能沒有甚麼分別, 前者值一百美金的原因, 是因為「有人肯出一百美金」.
好了, 今天那個人說, 我已不再會出一百美金買你的球鞋. 所謂擴張內需, 就是把球鞋試圖賣給其他人. 所謂轉型成消費市場, 就是要求這些本來不願意花一百美金買一對 Nike 球鞋的人, 變成願意為一對球鞋花一百美金的人.
但這往往是不可行的, 如果一個人的收入就只有兩百美金, 你很難說服他為了把 Nike 這名號穿在腳上, 把月薪的一半拿出來.
很多人認為減價不就可以賣出去了嗎? 問題是, 如果要賣六對才賺回過去賣一對就能夠賺到的價錢, 最後的結果, 就是你要花六倍的成本, 才能夠賺回過去一對就能夠賺到的錢. 以前是一對 Nike 球鞋換一桶石油, 現在是六對才能夠換一桶.
很多人誤會了消費就是單純指你用多少那些商品, 其實消費力的真正意義應該是「你能夠為那項商品帶來多少的利潤」, 最終你會發覺, 一個消費市場能夠產生多少利潤, 仗賴的正是當地勞工的薪資. 所以,美國只是希望中國能成為消費市場而已,但內需並不是說培養就培養出來的, 因為問題又回到基本, 你怎樣只給一個人兩百元美金一個月的薪金, 卻去說服他買一對價值一百美金的球鞋?
如果他的工作朝不保夕, 問題就更嚴重, 他一定寧可把錢儲回來以備不時之需, 也不會不理性地花在一對球鞋的牌子上.
無法從鞋子得回同樣多的利潤的話, 工廠會先是減產, 最終倒閉, 問題就是這麼簡單.
既然消費市場是這麼難形成, 所以, 就像上文所說, 往往結果是由政府帶頭去花錢, 而政府花錢的方式, 就是做大型的公共建設. 而這也是目前我們所能想到, 最有可行性的方法.
這個方法的好處是, 在工程完成之前, 這個內需都可以繼續, 因為政府可以不斷的付錢給大家, 讓大家有工作做, 有收入.
但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風險在哪裡?
風險就是在於, 這些公共建設, 只是藉著政府的信用去, 建造一件「不知道是有用的東西還是垃圾」的東西出來.
如果建設完成之後, 真的讓大家發覺有用, 例如, 建立一條橋, 而大家都願意付過橋費一元, 不斷的使用那條橋. 那麼, 政府的信用就可以得到償還, 但是, 一旦出現一個情況, 就是橋建好了, 而市民們卻發現根本就不想用那條橋, 或者覺得付一元去過橋太貴, 寧可用別的交通通道 這條橋的工程費用, 就會變成一筆永遠不能填補的負債.
若這條橋最終被證實沒有人用的話, 那結果就是, 要從政府的其他開支中削除, 去填補這條橋的虧損, 最終的結果就是弱化了政府應有的財政和機能.
其實 czchen 說的問題, 跟我說的是一樣的. 他是說, 這樣的方案是可行的, 但他沒有說, 這樣的方案是一定會成功的. 如果這些方案並沒有預期的效果, 問題就會在大家發現這些事實時爆發出來.
說穿了, 經濟就是「做的事情值不值得」的問題, 只要我們從這方面去看問題, 就不會被迷惑.
[全文完]
http://cshtdb.com/tdb/5763.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