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味交流 :探索生活中的点滴乐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回复: 0

侬智高与壮族民间文化

[复制链接]

主题

帖子

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
发表于 2024-10-16 04: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侬智高与壮族民间文化
  侬智高是北宋年间壮族农民起义的领袖。无论是广西还是云南文山州一带的壮族地区,许多民间文化现象无不与侬智高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笔者仅择其中几个方面略作概述。
  一、侬智高与“布侬”
  在云南文山州及广西西林县东南部一带的壮族,他们一直自称“布侬”。“布侬”是壮族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支系,与西林县境内其他壮族支系无论是在语言、穿着方面还是在其他风俗习惯等方面,均有着明显的差别。在“布侬”民间,自古以来一直有着许许多多关于侬智高的传说。“布侬”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北宋年间跟随侬智高从靖西、德保县一带迁移过来的。“布侬”人之所以自称“布侬”,据说是为了纪念其首领侬智高。据史料记载,北宋皇佑年间,侬智高在安德州(今靖西、德保一带)建立“南天国”,公开反叛大宋朝廷,后来在邕州昆仑关一带(今南宁市郊)被狄青率领的官军击败。失败后,侬智高率领部属逃往云南,并在文山州一带定居。据了解,靖西、德保县一些乡村的壮族,其语言、穿着及许多风俗习惯,都与“布侬”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云南境内一些学者经研究亦认为,云南境内的“布侬”乃从外地迁移而来的。可见,“布侬”关于跟随侬智高从靖西、德保搬迁过来是可信的。
  二、侬智高与农姓
  农姓是壮族民间的一个大姓。农姓据说亦与侬智高有关,即农姓原本姓“侬”,都是侬智高的子孙后代。侬智高后代之所以姓“农”而不姓侬,民间有这样的传说,说是因为侬智高领导的北宋壮族农民起义失败后,为了避免朝廷的斩草除根,便让他的子女亲属们都改为姓“农”。笔者曾在民间见过多部农氏家族的族谱,都异口同声地操持这一说法。另外,据有关专家研究发现,侬智高子女众多,仅其儿子便有十一个。其中,长子侬兴球后来改为农克刚,失败后隐居德保燕垌,次子农克峻后来隐居崇左,三子农克盛隐居靖西,四子农克昌隐居天等,五子农克隆隐居那坡,六子农克祯隐居天等,七子农克祥隐居那坡,八子农克振后改名克喜隐居田阳,九子农克才隐居湖南武冈,十子名不详,隐居云南的广南阿科,十一子则改为那姓,隐居云南元江。有人则说,侬智高的儿子还有侬进安、侬继封、侬继宗等。除了国内之外,据说侬智高的一部子孙还分别逃到了越南、泰国、缅甸和巴基斯坦等国外,都改为农姓或其他姓氏。从侬智高起,农氏家族已大约繁衍了四十代,其多达数百万人以上。
  三、侬智高与古营盘
  在广西、云南交界的西林、广南和富宁等县,许多村寨都有营盘山,营盘山上都曾经修筑有古营盘。据不完全统计,在西林县,就有皿帖、木顶、那佐、弄汪、洞坚、八达、普合、斗米、那务和马蚌等地有营盘山。许多营盘山上的古营盘,直到清朝末年还保存得比较完好。而木顶的古营盘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人们还能见到残破的营门。据说,这些古营盘都与侬智高有关。
  侬智高当年在邕州昆仑关一带被狄青率领的北宋官军击败后,曾带领其部属逃到了云南。在云南文山州一带,侬智高凭借云贵高原山高林密的险要地势,组织壮族农民起义军与前来追剿的官军进行了殊死抵抗。据说他把起义军分散融入各地之中,然后号召各村寨在山上修筑营盘,在营盘里修建屋舍,蓄存粮食和饮用水,备足石头、滚木等。倘若发现官军前来进犯,人们便敲击铜鼓、吹奏牛角,招集男女老少统统躲进营盘里。这样做,一方面是实行坚辟清野,让官军无论来到哪个村寨,都找不到食物,令其饿死或者退军。另一方面则为了有效地抗击官军。如果官军敢于爬上山来进攻,则令人们往山下扔石头和滚木,以此杀伤官军。对此,官军一般都束手无策。后来,虽然侬智高领导的这场壮族农民起义运动最终还是失败了,但各地的营盘却仍然保存了下来,形成了壮族民间一种历史文化现象。
  四、侬智高与壮族民间的上门入赘习俗
  在壮族民间,男子到女方家上门入赘的现象十分常见。有些村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上门入赘的男子。根据壮族民间的这种风俗习惯,凡上门入赘的男子,生育了子女之后一般都要随母姓,有的甚至连其本人都要改随女方姓氏。而家里的神台,亦只摆供女方的祖宗。壮族民间的这种习俗,据说也与侬智高有关。
  据有关专家学者考证,侬智高的子女十分众多,除了有十来个男孩子外,女孩子亦有好几个。据说侬智高的女孩基本上都是招姑爷上门入赘。例如,侬智高有个女儿名不详,后来就隐居于云南广南县阿科附近的坝美村(现已开辟为“世外桃源”旅游区),她就是招婿入赘的。如今,在坝美村她的子孙中,尚有十二户随她姓农。
  另外,在广南、西林县一带的壮族民间,传说侬智高是广南人,其母阿侬与一只九尾狐狸精幽会后生下了侬智高,说是侬智高本人亦随的母姓。由于侬智高的母亲以及他的女儿们都招婿入赘,因此男子到女方家上门入赘这种风俗习惯便在壮族民间世代沿袭了下来。这种招婿入赘现象,民间俗称“欧贵”。只是这种“欧贵”婚俗,一般在西林驮娘江流域一带比较常见,其余地区哪怕是壮族民间亦不多见。
  五、侬智高与壮族民间传说
  在广西西林县与云南广南县的壮族民间,尤其是在两省(区)交界处的壮族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侬智高的传说。例如,在西林县那劳乡的洞坚村附近,有一座营盘山,据说是当年侬智高率领壮族农民起义军在这里抗击过北宋朝廷的军队。在西平乡皿帖村的那羊寨,有一片约一华里见方的田峒,其形状有点像马踢。据民间传说,这是当年侬智高留下的马踢印。而在云南省广南县的阿科附近,有一座墨线山,据说是当年侬智高在这里劈山建造都城时所留下的印迹。此外,民间还传说,侬智高其实并没有死,他在阿科的一个山洞里枕着一个钢制的枕头睡觉,要等到钢枕头睡断了,他对北宋朝廷的反抗才能成功。另外,民间还有关于“侬智高天子”这样的故事传说等。总之,这些故事传说如果有人系统搜集、整理,完全可以编撰成为一部字数十分可观的文集。
  六、侬智高与侬歌
  侬歌即流传于广西西林县东南部和云南省广南县的布侬壮族民间的一种民歌。在西林县,这种民歌又称平别调壮歌,俗称“侬歌”,因其著名歌手多出自于境内的平别村而得名。这种侬歌,演唱时要放开喉咙,用真音演唱,故声腔洪亮,气魄雄壮,表现力强,十分优美动。此外,侬歌曲调旋律优柔和,起落跌宕,跳跃活泼,节奏感强,确实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新中国成立以来,平别侬歌歌手曾多次被邀请到县城、百色和南宁等地进行过演唱,受到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而云南文山州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都曾经播送过平别侬歌,在区内外受到极大的反响。据民间传说,侬歌起源于北宋年间,是当年壮族农民起义领袖侬智高为了广泛发动群众而发明并且流传下来的。当年,侬智高便是民间一位著名的侬歌歌手,既能自编自唱,还能连续演唱几天几夜。在他的影响下,人们都很爱唱侬歌,通过侬歌的感召力而紧密地团结在他的身边,并且敢于向北宋朝廷叫板,建立与大宋朝廷相抗衡的“南天国”。尽管侬智高领导的壮族农民起义最终被北宋朝廷了,但侬智高作为壮族农民起义的,却世世代代活在壮族人民的心中。
  侬智高与壮族民间文化现象或许还有许多,仅以上所述便已十分丰富多彩了。
   
   
   
   
   
   
   https://richdady.cn/news/item-53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意火花

GMT+8, 2024-11-25 16:20 , Processed in 0.04294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